至爱之塑

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举办

期次:第140期       查看:34

“这是我对他们的回忆,也是关于生活的回忆,这就是人生,曲曲折折,我们要正视生活、坚强面对生活,坚持、发展我们热爱的美术和教育事业”,王临乙、王合内义女,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深情表达了对两位艺术家的敬爱之意。

11月30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至爱之塑——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我院图书馆副馆长曹庆晖与雕塑系副教授王伟共同策展,经过近两年筹备,首次较为完整地呈现王临乙、王合内夫妇艺术创作成果,并结合各类文献、材料,梳理出二人的生活、艺术经历,向观众展示这一对平凡而特殊的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和他们朴实而隽永的艺术创作。

我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在开幕式上表达了对这对至爱伉俪的敬意,两位先生为美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培养了大量人才。王临乙先生是雕塑系的元老,他的雕塑呈现出一种落落大方的学术风貌,他接受了法国学院式教育,却又吸收了中国传统雕塑的雄浑气魄,正是这种不做作的融合使得其作品具有浑然坚实的大气象。王合内先生的动物雕塑生动活泼、灵气十足,她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有着中国人民的气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王合内的作品中得到了平衡,这些都是王合内怀揣着对中国这片土地发自肺腑的热爱。“他们共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对中国现代雕塑和现代雕塑教育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也为大家留下一段关于纯真情感的佳话。”

两位先生的学生,原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我院原党委书记盛杨感慨于王临乙先生对教育倾注的心血,他是“全身心地把自己所有的智慧都运用在教学中,当创作和教学有矛盾的时候,他是舍弃了创作,把心都放到教育上,他认为扶植第二代、第三代后辈是他的责任”。盛杨希望学院的老师们向王临乙先生学习,不仅要做艺术家,而且要做教育家,把学生教好。

我院院长范迪安代表学校感谢社会各界对此次展览的重视,他表示美术界所有的对老一辈艺术家的研究、整理、传播、推广的工作都是为了使大家能够在新的文化发展形式下更加鼓起中国精神,传承弘扬前辈们教学、学术与艺术创作的宝贵传统,推动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王临乙先生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学画,在受到徐悲鸿先生赏识后于1931年赴法留学,从此握起刻刀,成为我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之一。王临乙、王合内这对伉俪因雕塑而结缘,王合内这位法兰西女子放弃自己的一切追随爱人来到彼时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中国。在半个多世纪的相伴相守中,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与坎坷,没有名利,没有子女,彼此却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在漫长岁月中,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的还有雕塑。一位早期留法,毕生探索着现代雕塑这一西方艺术形式在中国的生发;一位来自法国,将自己的大半生奉献在这片东方土地。“至爱之塑——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以二人的艺术创作以及动人感情为线索,通过“身影”、“丰碑”、“造像”三个部分,以400余件雕塑、绘画手稿和影像文献史料等,展现他们感人至深的伉俪之情以及夫妇二人真挚的艺术情怀和隽永的艺术魅力,并希望借此次展览展开对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展览展至12月22日。

宣传部 吴琼/文  宋曼青/图

1947年王临乙、王合内在洋溢胡同家中
黑白照片选自王临乙王合内遗留影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王临乙《五卅运动》局部 戴鸭舌帽
男子侧面像 34×29.5×14cm 1953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及嘉宾合影

王合内《对话》木雕
38×36×87 cm 1981